2020-12-11 來源:甘孜新聞網
張君舫和杜超兩位老師組建的高原雛鷹武術隊
初學武術拉韌帶,孩子們不怕苦不怕痛,為了自己的武術夢
除了操場,武術隊還有室內訓練場
張君舫指導學生
在海拔3400多米的學校,張君舫示范一套拳下來大汗淋漓
午后,太陽在云層里打滾,遠處的卓達拉雪山悄悄露出了頭,在海拔3400多米高的甘孜縣邊遠牧區育才學校的操場上響起了整齊的“嘿哈”聲,一群小學生在操場上打起了長拳、太極拳,推掌、出拳、踢腿,一招一式,無不散發出一股蓬勃向上的氣息……張君舫和杜超在人群中不停地糾正著小武術隊員的動作,這是他們兩位老師組建的高原雛鷹武術隊的日常訓練。
今年42歲的張君舫是成都市龍泉驛區對口支援教師,從小習武的他是國家武術套路一級裁判員、國家武術套路二級運動員、國家跆拳道一級裁判員、國家跆拳道二級運動員、國家大眾跆拳道中級教練員,今年8月底,張君舫被龍泉驛區教育局選派到甘孜縣支教。
今年7月,同為龍泉驛區對口支援教師的杜超萌生了在甘孜縣創建一支武術隊的想法。作為有專業技能的體育老師,張君舫達到甘孜后,與杜超一拍即合。說干就干,經過前期籌備,兩人于9月初正式組建“高原雛鷹武術隊”,招募的17名隊員均為本校學生。為了不耽誤隊員的正常學業,兩位老師和全體隊員放棄休息時間,將訓練安排在每天中午午休、下午放學后及隊員班級體育課上集中進行。
11歲的西繞拉姆是高原雛鷹武術隊的一名女隊員。對于她來說,武術以前只在電視上見過,初入武術隊,第一次真實接觸,便愛上了武術,每晚回家她都要反復練習,幾天下來,便學會了掌、拳的基本功。
傳統武術進校園,不僅能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是弘揚傳統文化,發展全民健身的有效途徑,對于邊遠牧區的孩子來說,學習傳統武術的意義更為深遠。作為高原雛鷹武術隊的創辦者,張君舫表示,將進一步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努力讓更多的孩子學習武術,讓武術在高原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本報記者 呂甲 攝影報道
更多新聞
上一篇:甘孜縣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上一篇:返回列表
相關新聞
甘孜縣位于甘孜州北部,康北地區腹心地帶隸屬于四川管轄。甘孜縣是一座多山的縣城,境內山環水繞。
甘孜縣城海拔3390米,距州府所在地康定385公里。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雅礱江上游。地處東經99°08′—100°25′,北緯31°24′—32°54′。
“甘孜”為寺廟名稱,意為潔白美麗的地方,擁有1300年建制史。
甘孜縣面積7357平方公里,至2006年底,甘孜縣總人口5.8萬人。甘孜縣境內居住有藏、漢、回、苗、彝、壯、布依、滿、白、土家等11個民族,藏族人口占95%以上。
甘孜縣有耕地13092公頃,常年播種面積達9300公頃左右,農作物以青稞、豌豆、小麥為主。
甘孜縣處于甘孜州“南北兩條線”的北線腹心地帶,東至東谷探究熠熠生輝的藏傳佛教文化;西往絨壩岔雅礱河谷;北上達通瑪草原、西北抵扎科;共有開放寺廟35座。藏區著名神山———奶龍山。